工匠精神是制造行业在漫长的文化演进中一种目标追求和价值取向,这种精神在不同时代、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以及不同民族所体现出的价值观、审美情趣及制作工艺都有所不同,工匠精神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民族性、历史性和行业性。
刺绣在中国至少有二三千年历史,也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之一。在中国刺绣的主要门类有苏绣、湘绣、蜀绣和粤绣四大各绣。而苗族刺绣则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是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一种手工技艺。其做工精细、工艺复杂,并以构图的美观和夸张,以浓厚的民族风格、丰富的色彩而闻名于世。艺术大师刘海粟对苗族的刺绣工艺给予很高的评价:“缕云裁月,苗女巧夺天工”。随着社会的发展,机绣产品替代了大量传统的手工产品,那么,传统的苗族刺绣文化到底该如何传承?
一、苗族刺绣及价值
苗绣是苗族源远流长的手工艺术之一,也是苗族女性文化的代表,更是苗族服饰主要的装饰手段。在中国的西南部的贵州省内居住着大量的苗族同胞,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特点,创造了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苗族服饰。传统的苗族服饰有便装与盛装之分,平日的生活着便装,大型节假日或是女儿出嫁时方着盛装。但无论服装还是其它饰品,无一不体现出苗绣的工艺复杂,做工精细。苗族刺绣的题材选择虽然丰富,但较为固定,有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还有反映苗族历史的画面。苗绣的技法有12类,即平绣、堆绣、挑花、锁绣、打籽绣、破线绣、贴布绣、钉线绣、绉绣、缠绣、马尾绣、辫绣、锡绣、蚕丝绣。在这些技法中又分若干的针法,如破线绣有破粗线和破细线 ,锁绣就有单针锁和双针锁。
苗绣的另一特点是对色彩的运用非常大胆。它借助对色彩的运用,以及图案的搭配,形成了苗绣视觉上的多维空间,形成多视角的图案,从而达到“侧看成岭近成峰”的立体与平面统一的视觉效果。苗绣的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传说或来历,蕴含着深厚的苗族民族的文化;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却天才地运用了苗绣这种功能来描绘原始图腾,记述自己的历史,再现民俗风情,寄寓精神向往。因此,苗绣还具有传承苗族历史文化的作用。
二、苗绣技法的传承形式
苗绣技法的传承形式,主要有家庭式、家族式和地域性等特点。苗族女孩学习刺绣技艺最直接的就是来自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她们学习的启蒙老师也就是自己的家庭女性,从初学浅尝到绣品成形都是在家庭的女性指导下完成。
在苗族聚集的村寨里,苗族妇女都能穿针引线,利用闲暇时光聚集在一起,向绣工高超的绣娘学习技艺、相互借鉴,使得刺绣技艺得以迅速提高,绣品质量及花色品种增多。再者由于苗族大多依山而居,受地理条件的限制,生活在不同环境的苗族绣娘依据自己的生活环境及对生活的理解,各地苗族刺绣的服饰花纹虽然类型有相似。但具体的图案、造型以及处理的手法均不一样,色彩搭配上也各有不同。
三、困境中出发
苗族刺绣的精湛工艺、艳丽的色彩、精美的图案随着贵州旅游的发展,向世人们展示了苗族传统民族文化魅力。但随着经济的发展,苗族村寨的中年人要外出打工,年轻人向往城市的生活,小孩子的学习压力,上大学的理想,使得学习苗族刺绣技艺的人越来越少,随着绣工一流的老绣娘的逐渐老去,苗族刺绣的技艺传承面临着新的危机。加之科技的发展,电脑绣花的高效率,也使得苗族刺绣的手工技艺受到的严重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韦祖英—一个普通的苗族妇女,毅然放弃在外打工的工作,回到贵州省从江县斗里乡马安村,与丈夫一道创立了以苗族刺绣为核心的“从江县苗族花甲绣花合作社”,希望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苗绣这项传统技艺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她说“在当时,这也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值得庆幸的是,为给民族工艺带来新的活力,贵州省黔东南州自2011年连续几年举办了“中国凯里银饰刺绣博览会”,贵州省也于2015年举办了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给苗族刺绣的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
四、工匠般传承
带着对苗绣技艺的热爱,韦祖英在自己创立的合作社里,与她的绣娘团队们一道,将她们擅长的破线绣、平绣针法和当地特有珠绣手工技艺相结合,以苗族传统图案与现代艺术相结合,自己设计、自己搭配色彩,自己手工制作了一批批富有苗族特色的绣品。2016年6月,韦祖英带着自己的绣品和一身的苗绣技艺参加了黔东南州妇女特色手工技能大赛暨第三届“百佳绣娘”评选活动中,获得了“百佳绣娘”的荣誉称号。同时9月,在中国(贵州)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妇女特色手工(刺绣)技能大赛中获得最高奖项—特等奖。
任何事情在最开始的时候总是最困难的。韦祖英说,当年回家用自己的手艺创业时,自己的绣品除了当地人接受外,还不能被周边如广西等地所接受,她下决心放弃原有不被人接受的绣品。“我认为,苗族绣品不仅要让苗族人民自己喜爱,也要让世人喜爱,这才是我做人做事的原则我经营的理念。”韦祖英如是说。
创立绣花合作社这些年来,韦祖英除了将传统技艺进一步发扬光大外,并没有固步自封,而是利用自己在外打工从事纺织工作的资源,将绣花机引入绣花合作社,并有机地将苗绣技艺与电脑绣花机相结合,创作出了既有苗族风格又具现代风韵的工艺绣品,年产值达400万元,解决了当地妇女12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问题,逐步建成了马安刺绣一条街,品牌效应初步体现。其团队在2017被中华妇女联合会评为“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
在马安村苗族绣展览室里,陈列着韦祖英及她的团队们精心制作的一件件苗族绣品,其中一件背带绣品曾有人愿出价万元买下,但韦祖英并未同意。她认为,苗绣技艺的文化传承,并非完全只是考虑金钱利益。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韦祖英认为,苗族绣品在保持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一定要坚持创新,这才是苗绣能长久立足的根本,苗族绣品既要有民族特色,又要有每件作品的艺术独立性。“二天做一件绣品与三五天做出的一件绣品,无论是品相和品质都是不能相比的。”她希望她团队的每一位绣娘都要能秉持“工匠精神”,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用心去发掘苗绣的每一点美好,尽心尽力地去传播苗族刺绣文化。
(作者系贵州省黔东南州振华民族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