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best365备用网址 >> 建言献策 >> 正文

民建省委团体提案:点题实体经济 增强发展动能

民建省委团体提案:点题实体经济 增强发展动能

时间:2018-2-6 作者:李丽 来源:贵州政协报 浏览次数:

今年省“两会”期间,民建省委围绕降成本、优环境、助发展等议题积极开展协商议政,提出了多个问题导向型、具有实践意义的团体提案。

  多管齐下,优化民企发展环境

  民营经济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对转变发展方式、改善民生福利、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摸清地方民营经济发展情况,了解民营经济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民建黔东南州委通过实地调查、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州民营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后,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政策落实难。尽管中央、省级层面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市场、社会环境;但现实情况是,许多政策措施难以落地。在调研过程中,部分民营企业反映个别行政部门在落实政策上“雷声大、雨点小”“光开花、不结果”,原因是一些职能部门的民营经济管理、服务方式尚未转变,仍为管理型而非服务型;在实施项目上搞“一刀切”,没考虑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艰辛发展的现实需求,有失科学性。

  比如重视程度不够。地方政府对民营经济的认识不够深入,发展路径不明确、对自身职能的定位不清晰、行政效率低下,导致政府行为不到位,民营经济管理体制不顺,严重影响了民营经济发展。这主要表现在:政府补贴项目的行业,民营企业进入难度大;对民营经济的统计监测分析系统不健全,不能对民营经济产业政策、发展规划、投资重点、市场需求等进行有效引导。

  民企资金短缺,融资难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一是产业结构层次偏低,民营经济存在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的现象,导致市场竞争力不足;二是民营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经营思想相对保守,民企还面临招人难、用人难问题,造成企业创新能力、竞争力较弱。

  针对这些问题,民建黔东南州委建议继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大对审批事项的梳理、规范和清理力度。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加快推进电子审批平台建设。营造更加规范的市场秩序。

  加强服务引导,增强民营经济活力,构建完善的创业服务体系,为创业者提供项目信息、政策咨询、流程指导、风险评估、技术支持、融资援助、跟踪扶持、产业转型等“一条龙”服务。构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大对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通过制订民营企业改造升级优惠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人员安置、债务处理、免息贷款、技术研发、设计营销等),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更新设备、引进核心技术、设计研发等手段,推动产品向优质、精细、高档发展;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建立和补充产业链的方式拉长产业链条。

  降低企业用工、税赋、融资成本,为民营经济减负增效。探索民营企业扶贫模式,通过规模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精细化分工、产业化经营,催生贫困地区发育新经济组织。

  做大做强民营企业,引导和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扶持一批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民营企业,强力打造民营经济的标杆和龙头企业。有计划、有重点的培育市场主体,形成产业集群效应。

  创新驱动,助力科技企业发展

  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是创新驱动战略落地的希望所在,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源头和活水。它们的发展情况,是民建省委2017年的重点调研课题之一。通过调研发现,尽管我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比较稳定,但最大障碍、核心问题是融资难。

  调研结果显示:我省有近80%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资金紧张、融资困难,特别是大学生创业企业、科技型种子企业反映尤为强烈。融资困难、融资成本高,已成为制约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主要是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属于轻资产企业,用于生产经营的有形资产规模较小、金额较低,可用于抵押、质押方式贷款的资产较少,依据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原则,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

  融资渠道较少。从统计数据看,财政支持、金融机构融资、个人借贷(分别占61%、69%、31%)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很难获得风险投资和直接融资支持。融资渠道,较单一、缺乏多样化,有的企业因无法获得银行融资,只能选择借贷、典当等融资成本高的方式。

  由于科技融资担保体系不够健全、技术风险大,银行很难给予科技型中小企业其较大授信额度,特别是初创企业融资更为艰难。由于目前金融机构未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一套符合其特征的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从而阻隔了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用关联,无法实现技术与资本的高效对接。

  目前,政府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多为“后补助”或项目形式。但由于财政资金有限,对企业的扶持多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不能有效解决企业的生存之需。另外,科技型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理想。

  上市融资较为困难。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能上市融资的寥寥无几,仅创新性领军企业有为数不多的上市企业。这主要因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特点,如规模小、技术更新快、信息传递快、运营周期短、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等,与主板本市场的严格、规范、统一、公开、透明的运行理念不相吻合。虽然三板市场较为宽松,但是挂牌费用不低,许多企业不愿承受,企业融资难度较大。

  对此,民建省委建议: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轻资产、高风险的特点,不能仅寻求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等商业性或政策性金融机构支持,更要拓展新金融业态支持,如创投基金、行业投资平台、互联网金融等。大力发展各类创业风险投资,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风险投资,逐步建立以创业投资基金、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基金、创业孵化资金和担保资金为重要内容的创业资本市场,同时推进各种渠道的风险投资,例如开展融资租赁与创业投资相结合、租赁债权与投资股权相结合的创投租赁业务,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知识产权保险与质押等科技金融业态,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实现企业互助发展。

  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知识产权质押、动产质押、融资租赁等业务;建立多元化的风险评估担保体系。探索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以设立创新基金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金融资本参与和支持创新,发挥财政科技资金的放大效应,如设立大数据产业引导基金、针对特定产业的股权投资基金。另外,通过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股权投资、后补助、科技保险、贷款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创新投入力度,对初创期、成长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扶持。

  另外,加强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的精准服务,引导、推动发展成熟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

  降低成本,推进供给侧改革

  当前,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着融资成本高、税费负担较重、劳动力红利减小、投资回报率下降、用地用能成本增加等诸多难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和竞争力,为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挑战。

  民建省委经调研发现,实体企业成本高企主要表现为融资成本高、税费成本占比偏重、用工成本持续升高、电力成本偏高、物流成本偏高、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低,导致成本偏高。

  我省电力成本相对于沿海发达地区,电力成本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相对于内蒙、新疆、青海以及周边云南、广西等省份,电力成本不具备优势,另外,在调查走访一些实体企业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园区电力保障供应不稳定,经常停电,也推高企业成本,有些企业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断电情况,可能会损坏设备还严重影响产品质量、产生废品。

  2016年,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的比例为14.9%,比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高出不少,物流行业的各种低效现象导致物流成本显著增高,占成品成本的15%-25%甚至更高,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占总比重可高达30%-40%。我省的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还高出3个百分点左右,这表明无论从物流费用占GDP比例、还是从物流成本占成品成本比例看,物流成本都处于较高区间。在体制与机制上,物流业规划滞后,缺乏整体良好规划,造成重复、迂回、倒流的成本,出现不必要的环节,增加了物流成本。

  对此,民建省委建议:完善交通物流设施,优化物流配送系统及配送方式。一是科学规划和建设物流配送中心及物流园区等物流基础设施,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总成本;二是优化企业物流系统,找准降低企业物流成本的切入点,降低物流成本。通过提高物流运输的集约化程度,依托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物流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互联互通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实现运力与货源的有效对接,降低货车空驶率,降低物流运输成本减少无效运输次数,从而提高运输组织效率,达到降低运输总成本的目的,最终降低物流成本;三是创新方式,统筹园区实体企业产品运输。由于我省中小企业原材料、产品生产运输量小,导致企业运输成本高,采取园区企业物流合作捆绑的方式,将各中小企业的小量运输变成园区大批运输,从而整体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

  继续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化交易工作。一是积极争取获批增量配网试点,降低企业用电成本;二是强化直供电政策宣传,利用园区、协会等平台,将用电企业抱团取暖,提高与发电厂在直供电谈判过程中的话语权。

  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一是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方法,引导、鼓励企业推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提高劳动生产率及产品质量;二是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生产、营销、管理活动进行融合发展,抓住产业变革的机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三是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绿色化改造,提高装备工艺水平、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从而降低实体企业生产成本。

  抓项目落地,促PPP开花结果

  近年来,PPP项目在我省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PPP项目建设工作取得了突出成绩。截至2017年12月末,全省已签约和运营项目达197个,总投资约3382.4亿元,引入社会资本444.5亿元,入库项目个数及总金额位居全国第一。未来几年,我省对PPP项目的需求非常巨大,达到12000亿元以上;且财政资金占PPP项目总投入的比率非常小,平均1元的财政资金能带动18元的非财政资金投入,发展前景良好。

  民建会员、贵州银行六盘水支行行长张倞发现,我省PPP项目建设工作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引起重视。“从全国已运营项目和已签约项目来看,我省PPP项目运营率和签约率较低,分别为1%和9%,落地项目个数仅排在第七位。贵州省PPP工作目前的挑战是PPP项目推进力度不够,落地率不高,示范带动作用未能体现。”张倞说。

  民建省委对这一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团体提案递交。

  目前,发展PPP项目面临一些问题:项目论证不够充分,部分地方政府或部门为尽快推进PPP工作,将一些未进行充分论证与准备的项目推向市场。这些项目主要存在编制的实施方案内容不完整,交易边界、产出范围、绩效标准不清晰,风险识别和分配不合理,财政承受能力论证、项目成本核算可靠性不足等问题,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前来合作。

  过度强调政府角色忽略社会资本角色,过度强调行政模式而忽略市场机制作用。政府信用障碍,PPP项目投资周期长、资金量大,合作方的信用是成败关键。但用来调节一般市场主体的法律条款并不适用于政府。一旦政府换届出现政策、目标、方向的不利变更,那么社会资本方就可能面临较大损失。项目预备库中拟采用购买服务模式的项目偏多,难以实质性降低政府债务负担。中标项目中施工单位占比较高,运营管理能力不足。金融机构对PPP项目参与程度不高。

  该提案据此建议,完善PPP项目立项方案,提升PPP项目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PPP流程及操作要求,委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咨询机构为项目编制合法合规的项目实施方案、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及物有所值评价报告;提升在PPP项目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的参与能力,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在PPP项目各阶段的责任和工作内容,明确职能边界;合理设计PPP项目实施方案,谨慎对外承诺,保持换届后有关政策的持续性;对于由同级机关审批或核准、建设内容单一、操作模式比较成熟的一般性项目(如市政道路建设),研究简化相应的立项流程。

  社会资本方及金融机构需提升参与PPP项目建设经营的能力。社会参与方不仅要关注前期项目建设施工质量,还需重视后期运营管理;着重依靠项目自身的现金流作为付费保障,适度享受财政补贴和资源匹配,不能让政府承担资本金损失及承诺最低收益等政府兜底。

  金融机构应积极进行业务创新,寻找参与PPP项目的切入点:(1)与中标的社会资本方成立基金,基金以增资扩股、债权等方式投资项目公司,解决项目资金需求;(2)与省政府、地州政府合作成立PPP基金,金融机构作为优先级,政府作为次后级,金融机构优先分配预期收益,并通过向社会资本或第三方转让基金持有股权或子基金份额实现退出;(3)与银行同业、信托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子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丰富PPP项目的融资来源渠道及优化资金退出方式。

  该提案还建议,省政府应建立统一的平台,制定PPP项目发展相关政策措施。由省内主要金融机构牵头,引入PPP项目专业咨询机构,各市(州)政府、省内主要金融机构作为产业联合体及论坛的会员单位,建立PPP产业联合体及PPP论坛,以此整合资源,引进更多优质的、影响力广泛的各类合作机构,以提高PPP项目全周期服务能力为目标,打造为PPP各参与方提供项目合作、投资服务、融资服务的政企合作平台。

  出台全省规范统一的PPP项目指引,为地方政府及各类PPP参与机构提供参照和金融机构参与PPP项目提供政策依据与支持。

  推进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盘活资产,拓展融资渠道。向国家申请差异化政策,允许贵州省用于PPP项目的公共预算支出可以超出原规定的10%、达到15%。贵州PPP项目公共预算支出可使用比率提升至15%,可新增财政投入资金241.2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为4341.6亿元,将有力地促进全省PPP项目发展。

  抓住机遇,支持旅游PPP等幸福产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国办发〔2016〕85号),幸福产业主要范围为“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其中健康产业对应项目库内医疗卫生领域。从入库项目来看,幸福产业入库项目呈增长趋势,旅游作为幸福产业的排头兵,优势明显。

  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抓住旅游PPP受到社会资本方的青睐和国家支持的机遇,大力发展旅游信息化提升工程、旅游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特色旅游功能区、国家精品旅游带、国家旅游风景道、特色旅游目的地等重点领域旅游公共服务项目,促进本地区旅游业基础设施和行业快速发展。

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我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采取“加减乘除”等一系列措施,有效促进了实体经济提速发展。

 

专题